您当前的位置:桐乡旅游网 -> 民俗风情 -> 文章内容
栏目导航
 旅游概况  旅游景点
 宾馆饭店  旅行社
 旅游购物  旅游商品
 旅游节庆  民俗风情
 政策法规  行业动态
 机构设置  创强专题
 信息公开  专题期号
热门文章
  濮院毛针织服装博览..
  崇福皮草博览会
  国际大酒店
  钱塘新世纪大酒店
  光明大酒店
  丝绵和丝绵被
  三白酒
  小湖羊皮
  濮绸
  晒红烟
相关文章
清明大如年

       清明节,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了。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。素有蚕乡之称的桐乡,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:“清明大如年。”年节乃农历的一年之首,被人们重视是很自然的。而清明只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,人们何以把它看得跟年节一样重呢?这是因为桐乡清明节有不少习俗跟祭祖与养蚕生产有关。

       清明节一般活动三、五天。清明前四天(寒食节)人们就开始祭祖。有家祭和墓祭等。家祭就是在家中祭祀,俗称“请阿太”。墓祭即扫墓,俗称“上坟”。扫墓时,人们备好酒菜供品,挑一担或提一篮来到祖先坟上,供品摆在坟前石桌上,若无石桌则放在带去的蚕埭或筛子内,然后点烛焚香,依次行礼,燃烧纸锭,添加坟土,披挂彩纸,以示对亲人的纪念。“南北山头多墓田,清明祭扫各纷然,纸灰飞作白蝴蝶,泪血染成红杜鹃。”宋人的这首诗就是写清明扫墓。旧时,镇上无公墓,镇上人死后往往葬到乡间。为此,镇上人每年清明都要去乡下上坟。上坟时除带供品之外,还要带上一提提粽子,送给墓地周边的人家,俗称“谢坟亲”,以求他们帮助照管坟地上的树木。茅盾小时候就曾跟家人去乌镇东栅乡下上过坟,还跟“坟亲”人家的小友一起放过风筝。如今,镇上建有公墓,镇上人往往骑车或乘车去上坟。同时,人们除给祖先上坟外,还组织青少年祭扫烈士陵墓,以示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。

       清明节的上一天晚上称清明夜,人们往往将这夜看成跟年节的除夕夜一样,通常要准备一餐近似年夜饭的清明夜饭。外出的亲人,这天一般都要赶回家来吃清明夜饭,以示合家团圆。清明夜饭虽不及年夜饭那样丰盛,但有几样菜是必不可少的。如芽蚕豆、糯米嵌藕、马兰头、炒螺蛳等。传说这跟养蚕有关:芽蚕豆是发出来的,吃了它将来养蚕就兴发;藕的丝很长,吃了它将来养蚕采下的蚕茧丝头就长;马兰头能健脑明目,蚕娘吃了眼力好;吃螺蛳的好处最多。清光绪《桐乡县志》载道:“清明前一日插柳、祭墓……是夜育蚕家……也食螺蛳,名桃青,盖病蚕谓之青娘,故云。”旧时病蚕称“青娘”,吃螺蛳称“桃青”,传说清明夜吃过螺蛳将来就可以消除蚕病。其实这些均为迷信,不过是为了讨个好口采,此俗现仍在流传。还有,清明夜吃过螺蛳之后,定要将螺蛳壳撒到屋顶上。据说这有两个作用:一是螺蛳壳在屋顶上滚动能发出响声,可以吓跑蚕宝宝的天敌老鼠;二是螺蛳壳撒在屋顶上,可以将对蚕宝宝有害的瓦刺虫引入壳内消灭。如今农村人家均盖起楼房,螺壳无法撒向屋顶,人们只好将螺蛳壳撒在门前屋后。

       旧时,桐乡农村清明夜还有“听声卜蚕”的习俗,亦称“听叶仙师”。人们吃过清明夜饭之后,在铁锅中放满水,取来汤罐盖浮于锅中,再取下灶山上的灶神马幛,置于汤罐盖之上,接着由当家人用手拨一下汤罐盖,任其在水上转动,待其停止后,派人顺着灶神马幛之头所指方向走出门去,直到听到声音才回家。然后根据所听到的声音预卜今年的蚕事好歹。如听到狗叫声:汪汪(旺旺),即预示今年蚕事兴旺;若听到羊叫声:咩咩(没没),即预示今年蚕事不佳。这是过去人们不懂科学养蚕的迷信之举,解放后已经废除。

       清明节当日称正清明。这天的民间习俗有踏青、插柳、走亲戚、轧蚕花等。清明时节风和日丽,树绿草青花黄,充满生机,人们往往乘这大好春光到野外去踏青郊游。宋代诗人吴惟信《苏堤清明即事》:“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日暮笙歌收拾去,万株杨柳属流莺。”这就是古人对清明踏青的写照。

       旧时桐乡人在清明出外踏青游玩时,往往跟轧蚕花、迎蚕花会等民俗活动结合起来。河山、石门等地就有清明游含山轧蚕花的习俗,芝村、青石一带也有清明迎蚕花会的习俗。乌镇则有清明迎香市的习俗。如今,迎蚕花会和迎香市已没有了,只有游含山轧蚕花风俗仍在流传。

上一篇:烧田蚕
下一篇:芽麦塌饼
浙ICP备05001898号 - 关于本站 - 网站地图 - 友情链接 - 返回首页
Copyright © 2002-2009 txtour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 .